燃文小说网

第四十三章赏花

燃文小说网【ranwen7.com】第一时间更新《京门风月》最新章节。

半个时辰后,秦铮回到了英亲王府。

跳下马,他将马缰绳扔给守门的小厮,拎着小白狐往里面走。

谢芳华抱着紫貂犹豫是否跟着他去英亲王妃那看戏,毕竟这个事件的起因是她,真要纠察起来,她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还不快跟上!”秦铮回头瞅了一眼,对她竖眉。

谢芳华见他开口,便不再多想,大踏步跟上了他。

不多时,二人绕过前院,来到了后院。

燕亭等人为了看一出好戏,玩命地打马追秦铮,几匹马跑得大汗淋漓,他们来到英亲王府的时候,秦铮已经进了内院,几人扔了马缰绳,匆匆往里面闯。

喜顺大管家迎了出来,见到几位公子爷急匆匆气喘喘,不禁奇怪发生了什么事儿,他刚要开口询问,几人已经越过了他冲进了内院,他心下惊异,连忙追了上去。

因谢芳华的休息之日与秦铮的休息之日是一并安排的,所以,今日英亲王妃也得了闲。邀了几位相交不错的夫人来府中赏花。

英亲王府的身份所交往的人自然是与她身份相差无几的贵妇。

其中就有永康侯夫人,也就是燕亭和燕岚的娘,也有大长公主的儿媳,大长公主膝下一子两女,一子被封了仁郡王,两女都被封了郡主,今日来的也就是仁郡王妃。其中还有右相夫人,也就是李沐清的娘,另有两位忠勇侯府一脉的谢氏夫人。

忠勇侯府流传到这一代,族亲不下万人。偏远的别支不说,只说忠勇侯这一辈,就分了六房。忠勇侯是二房嫡出一脉,另外他还有一个嫡出兄弟,也就是最小的六房。

忠勇侯膝下只得一子一女,一子丢下谢墨含和谢芳华早亡,一女代替长公主嫁入北崎。六房因身体不好,在壮年就早亡,留下六房的老太太和她膝下的一子三女,但那一子体弱,即便腹有才华,不能下场应试,所以,自然没入朝,亦不能多余劳,日日只能在府中将养,多年来靠忠勇侯帮衬,虽然三个女儿都嫁的不错,也娶了个能干的儿媳,善于经营店铺,日子还算好过些,但这儿媳能干归能干,偏偏只生了两个女儿,无儿子,但也是不得圆满。

而其他庶出的长房、三房、四房、五房则是嫡出庶出子女众多,每房十人不止。

所以,旁支如此繁茂,就显得嫡出一脉子息单薄,这也是忠勇侯的伤痛。

今日来英亲王府的两位谢夫人,其中一位是大房的大儿媳敏夫人,她膝下三子两女。另一位就是六房的儿媳明夫人,她膝下两个女儿,大女儿比谢芳华大两岁,已经与荥阳郑氏的嫡子定了亲,据说明年三月的婚期。她的小女儿与她同岁,刚刚及笄,还未择亲。

若说这两位谢夫人的身份自然与英亲王妃尊贵的身份差了一格,但是因大房的谢夫人出身在赵郡李氏,虽然是庶出,但也是出身比一般人家高贵,而英亲王妃出身在清河崔氏,她的表弟娶了赵郡李氏的嫡女,也算是和大房大夫人沾了一层亲戚,大房大夫人又善于交际手腕,说话逗趣,英亲王妃给几分面子,所以,有了交往。而六房明夫人出身在清河崔氏旁支,虽是旁支嫡女,但到底不如英亲王府嫡出的嫡女尊贵,基于对族妹的照拂,又因为是她最好的手帕交谢芳华她娘的亲支妯娌,所以,英亲王妃自然多与她交往几分。

几位夫人无论是真正喜欢花的人,还是不喜欢花的人,在英亲王妃面前都要表现喜爱。

英亲王妃的画堂客厅里气氛融洽,笑语不断。

秦铮带着谢芳华进了正院幽兰苑,仿佛.

,仿佛没听到里面传出的说话声,大踏步闯了进去。

“哎呦,二公子,您不是狩猎去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呀,还带回来了一只小白狐。”春兰听到脚步声,从里面匆匆迎了出来,立即为他挑开了珠帘。

秦铮不答春兰的话,直接进了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小说网】地址:ranwen7.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我靠好运壮大家族横空出世的娇帝君诱梦寻找轮回的你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穿越三国:姐妹同心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我是主母,也是孟婆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折红鸾离人终成相思意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悍女麴凰驭龙婿三魂七魄归位谬接瑶华枝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哇!女总裁是皇帝穿时空的女将军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这个修仙过于日常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落在荒年崽崽很闲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